PICC 是指经上肢肘部的贵要静脉、头静脉、肘正中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,将导管的尖端放置在上腔静脉的下1/3 处的中心静脉导管。适用于临床化疗、肠外营养、长期间歇式输液,具有安全可靠、留置时间长、减少渗漏、减少频繁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等优点。
非计划性拔管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留置时间未达到预期要求,不得不提前拔除导管。现就拔管原因进行分析,并提出防范措施。
一、导管堵塞
导管堵塞表现为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,推注时阻力加大,抽不出回血。导管堵塞原因有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堵塞两类。血栓性堵塞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反流,使血液在管腔内形成血凝块或血栓。非血栓性堵管主要与导管扭曲、打折有关,更多的是与药物结晶、纤维蛋白沉积、异物颗粒堵塞等有关。
对策:
①正确的冲管及封管技术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。利用脉冲式的封管方法可使封管液在管腔内产生旋流,清洁和漂净管壁。
②熟悉所用药物的pH值及浓度,避免药物混合后造成结晶及沉淀;输注TPN或卡文时,必须做到4 h冲管1次。
③同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,避免术肢活动过多及用力屏气。一旦发生导管堵塞,切忌用力推注或冲管,否则会出现导管断裂或血栓脱落脏器栓塞等更严重的后果。
④加强医护人员培训。
二、可疑导管相关性感染
因置管后出现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发热,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均升高,而提前拔出导管。
对策:为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。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,穿刺部位用无菌透明贴膜覆盖,便于观察局部情况。留置PICC导管后护理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无菌操作,熟练掌握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技术,保证导管的安全留置。
三、静脉炎
与PICC置管时穿刺针机械损伤血管内膜,药物的化学刺激及导管尖端未到达上腔静脉有关,临床表现为静脉呈条索状,局部组织红肿、疼痛,有时伴有畏寒、发热等症状。
对策:加强对穿刺者的培训,穿刺前应选择合适的血管和导管,避免细血管、粗导管,避免导管接触手套上的滑石粉,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。同时掌握穿刺技巧,穿刺成功后,按压穿刺部位上方时避开穿刺针尖端,以针尖上方2 cm为宜,避免按压针尖造成血管内膜损伤。
四、导管异位或脱出
因贴膜固定不牢滑脱或者病人躁动约束、镇静不力自行拔出等。
对策:
①有条件时尽量有专职护理人员对导管进行维护、妥善固定导管。
②更换贴膜时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撕下,避免撕贴膜时将导管带出。
③使用检查清单checklist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及长度,穿刺点皮肤变化等信息。
④对于意识不清、躁动不安的病人,选用有效的约束方式,按需使用镇静剂,加强心理沟通。
五、皮肤过敏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
因为对透明敷料严重过敏,致皮肤红肿,瘙痒,出现皮疹湿疹,棉质纱布固定不牢,患者要求提前拔管。
对策:
①置管前评估患者过敏情况,对严重者使用地塞米松水剂涂擦局部,待干后贴上透明敷贴。
②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宣教。
③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,提前做好评估,做好应对措施。
④更换敷料。
PICC导管为病人建立了一条安全、有效的静脉治疗通道,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反复多次穿刺静脉的痛苦,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。PICC置管期间需要全科护理人员细致、有效的维护,充分认识到造成非计划拔管的原因,注意各种潜在危险因素,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,将非计划拔管率降到最低限度,减少病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。
本文转载于中卫护研院公众号,由防拔管医用约束手套厂家广州市极悦注册用品有限公司(www.ybyjd.com)提供分享,感谢您的阅读!